觀望MUJI伊賀燒白釉土鍋一陣子了,MUJI 官網介紹如下:「採用輕量素材,重量較以往的土鍋輕約莫10%,伊賀地區的陶土具有多孔性的質地,使土鍋具有優良的蓄熱性,即使熄火後也可利用餘溫持續加熱,省能省時輕鬆享受鍋物美味」。

 

當時最主要是被白淨的外觀吸引(市面上大部分土鍋都有小印花),而且它真的很輕,加上MUJI土鍋有單人、1~2人、2~3人、3~5人四個尺寸,正好符合我的全方位需求(單人:裝盤,1~2:煮白飯,2~3人:兩人晚餐燉小湯,3~5人:新居入厝house warming燉全雞),最後,前三個尺寸都被我扛回家啦(外加一個蒸盤調貨中)。

DSC00928.1

 

DSC00849.1

紙箱疊疊樂(眼尖的觀眾一定發現我家沙發也MUJI的,沒錯,老陸本是MUJI控,加上現在住的房子小小的,室內坪數接近20坪而已,MUJI沙發尺寸剛剛好塞進家裡那個洞,只好讓他買)

 

MUJI 包裝就這麼精簡,拆封後第一個探頭跟我say hello的是中文說明書以及反過來放的鍋蓋

DSC00850.1

 

拿起鍋蓋之後隔著一個符合鍋體工學的紙板

DSC00851.1

 

再來是鍋身以及日文說明書;紙盒沒有過度包裝但把土鍋保護得很好,提著走的過程中沒有搖晃碰撞,很安全

DSC00852.1

 

鍋蓋上的貼紙標示著Made in Japan,為產品鍍了金,感覺土鍋就是要買日本來的啊~~~話說,伊賀地區琵琶湖底拿來做土鍋的土應該沒有被輻射汙染吧?

DSC00860.1

 

以上是莉地亞小姐的開箱文初體驗(我之前從來沒寫過開箱啊~~),就加減看吧。

 

話說,在把土鍋帶回家之前我可是做了很多功課(「土鍋 ● 美味料理的道具」也在MUJI店內懶骨頭上輕鬆悠閒的看完了XDD),爬文時發現一份拿金屬鍋和土鍋做比較的實驗報告,簡單的說,金屬鍋加熱到100度是20秒,土鍋則是75秒,持續加熱後金屬鍋外鍋最高溫度是150度,土鍋則是350度,停止加熱後金屬鍋在21分鐘降為70度,土鍋則是在一個後小時才降到70度;也就是說,土鍋加熱速度比較慢,但續熱能力強,所以比較適合細火慢燉的料理,像是煮飯、燉湯、熬粥等等,金屬鍋就比較適合快炒類。

 

老實說我對上面這些數字沒什麼特別感覺,在實際使用之前一律抱持保留的態度,畢竟在我殺去敗這幾咖土鍋的前一晚才有朋友跟我說他的土鍋開鍋第一次煮三杯雞就裂了@@ 但在我抱回我的MUJI 伊賀燒輕量土鍋並進行養鍋的動作之後,我對MUJI土鍋們的好感度就大大提升了!且待我娓娓道來...

 

土鍋買回家,使用前依照說明書指示先做一個"煮粥"的動作,也就是盛水至八分滿、放入1/5的白米,然後煮沸(下圖攝於17:49)

DSC00856.1

 

沸騰之後就熄火,而後移到旁邊靜置幾小時,目的是為了讓澱粉填補鍋內細小氣孔防止漏水(下圖攝於17:58)

DSC00858.1

 

神奇的來了,我把土鍋移到一旁靜置時鍋內竟然還在沸騰,而且持續了最少一分鐘,這說明了土鍋的續熱能力真的很強,離開熱源之後鍋體還是不斷釋放能量給食物

DSC00874.1

 

裝滿白粥的土鍋就這樣擱在一旁,然後我開始準備晚餐。更神奇的來了!我半小時之後無意間瞄到邊角角的白粥,米心竟然已經煮透了,神不神?我真的只是「煮了九分鐘(連鍋蓋都沒蓋上)、熄火、移到一旁放涼」而以耶!什麼事都沒做,米心竟然就在一旁默默的開花綻放了!好強大的土鍋!(下圖攝於18:27)

DSC00866.1

 

過去我用雙人牌不鏽鋼湯鍋生米熬鹹粥,常常都要熬到一個天荒地老,蓋上鍋蓋一不留意滾燙的粥會冒出來把爐子弄得狼狽不堪,現在有了土鍋,我再也不需要時時守在廚房顧那鍋粥了!才開鍋我就已經被這咖土鍋擄獲了!我想,我再也不需要電鍋煮飯、不鏽鋼湯鍋煮湯了,購入各種size的土鍋之後,所有需求一次被滿足了。不過以上畢竟只是開鍋,至於實際使用起來如何?會不會第一次煮三杯雞就裂?就待我使用後再好好跟大家分享啦。

 

2/20更新:事實證明,我得土鍋使用至今不但沒裂,還成為我最好的幫手,現在每天都拿單人土鍋煮白飯,對我們倆口之家來說單人土鍋剛好是一餐的飯量,非常適合!至於1~2人的土鍋則是拿來煮簡單的小湯,比如說兩人份的蘿蔔排骨湯、當歸羊肉湯等等,2~3人的土鍋大都拿來燉雞湯、煮古早味油飯。總之我的土鍋們在我餐桌上的出席率超高,只要有下廚幾乎都可以看見他們蹤影,榮登我愛鍋前三名,好幾個被我勸敗的好友們也愛不釋手!!!

 

最後附上一張土鍋的使用說明。

DSC00857.1

 

※ 莉地亞小姐的零廚藝食譜FB專頁【請按此
※ 愛料理網站專頁【請按此

arrow
arrow

    莉地亞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